环境修复原理与应用
课程简介:环境修复原理及应用是环境工程学科的主要分支之一。本课程结合环境工程专业特点,主要讲授了当前主要环境污染修复方法(物理修复、化学修复、微生物修复和植物修复等)的基本原理、技术特点和适用范围,着重讲授了不同环境介质(土壤、水、大气、固体废物)环境修复技术的应用,同时介绍了环境介质及载体特性对环境修复的影响、环境修复方案的设计及其风险评估。本课程对环境工程专业研究生深入理解和掌握环境污染修复技术及工程设计要领有重要作用。
《环境修复原理及应用》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环境修复原理及应用
课程类别(必修/选修):必修
课程英文名称: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 of Environmental Remediation
总学时/学分:32/2
授课对象:19级环境工程专硕
开课学院:生态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
任课教师姓名/职称:李衍亮/副教授,李丹/讲师
答疑时间、地点与方式:对于普遍性的问题在上课时集中答疑,个别答疑可在课前、课后、课间进行或通过电子邮件与电话联系等网络方式答疑,或前往12K302进行答疑。
课程考核方式:笔试(√) 读书报告( ) 实验报告( ) 程序设计( ) 其它( )
使用教材:
《环境修复原理与技术》,赵景联编著,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年
教学参考资料:
1. 《环境污染控制》,冯裕华、傅仲逑编著,中国环境出版社,2004年
2. 《污染土壤修复原理与方法》,周启星编著,科学出版社,2003年
3. 《水污染与水环境修复》,周怀东、彭文启等编著,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年
4. 《自然生态环境修复的理念与实践技术》,山寺喜成编著,魏天星等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年
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 理解环境修复的核心概念及内涵,能够说明环境修复与传统环境工程及污染预防工程的区别与联系。
2. 了解环境修复的主要类型、对象和任务,掌握物理修复、化学修复、微生物修复和植物修复等主要技术类型的基本原理、技术特点和适用范围。
3. 理解污染物生物有效性和风险评估在环境修复中的重要性,了解土壤、水合大气等环境介质的特性及其对环境修复的影响。
二、能力目标:
1. 掌握环境修复现场评价和修复方案设计的基本原则、方法与流程,能够分析环境污染治理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
2. 掌握场地土壤污染修复、地下水污染修复、污染水体修复、固体废物污染修复的主要技术方法与发展趋势,并利用环境修复技术为生态环境的治理工程服务。
三、素质目标:
1. 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学习精神、崇尚科学、探究科学的学习态度和思想意识;
2. 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科学严谨、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职业道德;
3. 培养学生文献查找阅读、分析讨论、报告展示、论文撰写、团队协作等综合能力。
理论教学进程表
教学主题
学时数
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方式
作业安排
绪论
2
重点:环境问题及环境修复学科的产生与发展、环境修复的研究对象、任务及内容
难点:无
讲授
物理修复原理
重点:物理修复技术(物理分离修复、蒸气浸提修复、固定/稳定化修复、热力学修复及电动力学修复)的概念、原理和应用
难点:几类主要物理修复技术的原理及限制因素
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
课后习题4、5题
化学修复原理
重点:化学修复技术(化学淋洗修复技术、化学固定修复技术、化学氧化修复技术、化学还原修复技术、可渗透反应墙等)的定义、原理及其影响因素
难点:几类主要化学修复技术的反应机理、影响因素及应用局限
课后习题2、4题
生物修复原理
4
重点:生物修复的概念与类型、环境微生物修复机理、环境修复微生物生态学原理和影响生物修复的污染物特性
难点:微生物对污染物修复的机理及反应类型、微生物修复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污染物在生物修复中的迁移转化途径、污染物的生物可利用性对生物修复的影响
课后习题9、10题
植物修复原理
重点:植物修复技术的内涵、原理、过程和修复特性、典型有机污染物质和重金属污染物质的植物修复类型及机理、植物修复在放射性核素和营养元素污染修复中的应用
难点:典型有机污染物质和重金属污染物质的植物修复机理、植物与根际微生物与污染物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生态工程技术
重点:生态工程的特点和应用类型、污染环境生态工程修复的概念、内容、基本原理及几种典型的生态修复工程技术
难点:几种典型的生态修复工程技术的特点及应用
土壤环境修复技术
重点:污染土壤的物理、化学、生物修复等技术的优势、适用性、应用典型
难点:土壤修复的微生物原位、异位修复技术和植物修复技术原理及应用实例
布置作业2-3道题
水环境修复技术
6
重点:水环境、水污染及其水环境修复的概念和特点、污染河流、湖泊、地下水等水环境的修复原则、原理、技术和工艺
难点:主要污染物在湖泊水库、河流、地下水等水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过程
课后习题6、7、9、10、12、14
大气环境修复技术
重点:植物修复技术、微生物修复技术和无机矿物材料修复技术的原理和工艺技术
难点:主要大气污染物(大气颗粒物、有机废气、无机废气)的植物和生物修复原理
固体废物环境修复技术
重点:垃圾场、垃圾堆肥污染、矿山废石场、露天采矿场合矿山尾矿库等固体废物污染修复的类型和程序
难点:几类常见固体废物污染的修复技术原理
复习
对全书的重要内容进行总结及复习
讲授研讨
合计:
32
考核方法及标准
考核形式
评价标准
权重
平时成绩
包括课堂讨论、完成作业程度
10
主题汇报
选题后分组研讨,小组互评与教师评分进行综合评价
30
期末考试
按照期末考试成绩进行评价(卷面100分制),书写工整、答题正确。
60
审查意见:
我系(部)课程委员会已对本课程教学大纲进行了审查,同意执行。
系(部)主任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李衍亮
东莞理工学院
李丹
您当前登录的不是学生账号!请先退出后用学生账号登录。
抱歉!本课程暂时不对外校学生开放。
恭喜~您已经成功加入《环境修复原理与应用》